淺議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過失致人死亡的認定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為人由于過失而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為,其犯罪構成的特點是:(1)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由于行為人的作為或不作為,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一般發(fā)生在勞動生產或日常生活等場合,對他人的生命安全缺乏應有的注意,以致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2)主觀方面是過失,包括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
從以上兩罪的犯罪構成特征,我們可以明確區(qū)分其相同點和不同點。(1)相同點是,客觀上都發(fā)生了死亡的結果,行為人主觀上對死亡結果的發(fā)生都屬于過失心態(tài),即不希望也不放任死亡結果的發(fā)生,死亡結果的發(fā)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2)不同點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行為具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而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中則沒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
在具體案件中,對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故意的判斷有很大難度。例如:某甲是小學教師,因學生某乙頑皮,不聽管教,情急之下某甲打了某乙一記耳光,又照其后背拍了兩巴掌,致某乙立即昏倒在地,經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yī)鑒定某乙系心血管爆裂致死。對于此案的定性,產生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某甲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另一種意見認為,某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筆者認為第二種意見比較符合客觀事實。
對于這兩種罪的區(qū)分應根據(jù)具體案情從客觀到主觀進行判斷,即從行為是否構成傷害行為再反推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故意,具體來說,應結合以下客觀情況來加以判斷:
①過失致人死亡中的行為一般發(fā)生在日常生活或勞動生產等場合,一般不具有非法性質。如家長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等;而故意傷害致死中的故意傷害行為本身則具有非法性,屬違法行為。
②發(fā)生打擊行為時的環(huán)境,是在什么情況下引起打擊行為的,是因為日?,嵤逻€是尋機報復,要查清有否導致故意傷害的微觀環(huán)境。
③從打擊工具上分析其一般情況下是否足以傷害對方。手持鐵棒、刀等金屬器械,一般情況下是足以傷害對方;拳打腳踢,一般不足以傷害對方。
④從打擊的力量頻率上,一般來說,力量越大,頻率越迅速,故意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⑤從雙方的關系上,即行為人與被害人是素不相識、一般關系、親密無間還是冤家仇人,應區(qū)分不同的情況來正確判定是否有產生故意傷害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以上是筆者對故意傷害致死和過失致人死亡兩個罪的粗淺的認識。當然,過失致人死亡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在司法實踐中的界定不可能有一個萬能公式,最終還是要結合具體的案情進行綜合判斷和分析。
作者:萬鴻青
- 故意傷害置人死亡 2個回答
20
-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8個回答
25
- 故意傷害至人死亡怎么判?j 3個回答
0
- 尋釁滋事、故意傷害、過失傷害 10個回答
0
- 法庭上,被告拒不認故意傷害罪,只承認過失傷害 12個回答
0
上海長寧區(qū)
北京西城區(qū)
廣西貴港
北京朝陽區(qū)
安徽合肥
廣西南寧
廣東深圳
廣東東莞
山東東營
- 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刑事拘留,您能分清嗎?會有案底嗎?
- 推廣、買賣國學(課程)類刑事案件的入虛假廣告罪邏輯及簡要辯護思路
-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幫信罪與掩隱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區(qū)分(最新)
- 公安機關資金分析鑒定工作程序規(guī)定(試行)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辦理跨境賭博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于辦理網絡賭博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關于辦理利用賭博機開設賭場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 簡述刑事量刑基本方法及計算公式
- “軟暴力”的新理解
- 刑事證據(jù)分析和比對
- 詐騙罪 會判多少年?
- 如何認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 監(jiān)委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特點和辯護策略
- 珠海駕車沖撞市民案與宜興持刀傷人案兇手均己正法,程序是否公正?